【案例】
我们公司位于北京,主要做移动互联网产品。我在其中一个事业部担任HRBP,事业部负责全国渠道管理。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领导要求我每月组织一次员工活动。
3月份我组织了评选各渠道的“员工之星”的活动,给选出来的员工寄送纪念性的杯子;4月份是给每个渠道绩效第一的员工发送奖品,奖品是北京的京八件。并且都把活动的照片 、获奖员工的心得,都在公司内部论坛进行了分享。
我对自己举办的活动还是非常满意的,在有限的经费下照顾到大多数群体。可领导认为雷声大雨点小,有点虚、没起到实际效果。看来,即使要把员工活动组织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解析】
组织活动确实是一件很费神的事情,活动搞去搞来就那么些花样,玩多了员工会感到乏味,组织者会感受无味,而走向鸡肋。
在员工活动中,HR与决策者最大的区别是:HR总想着如何用最少钱的来办最好的事情,但这往往是自我的一厢情愿,更重要的是HR并没有意识到问题还自我感觉良好。而决策者呢?在关注成本的同时更多的要效果,他们甚至会为了必要的效果而放松对成本的控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HR多时仅将活动当作任务,为了活动而活动,而决策者则将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看成是企业向心力的一部分。
在现在企业活动中最常见的礼品为杯子、被子、小电器、糕点等,价值一般就几十元到百来元而已,这些东西对于员工而言实用性几何?纪念性几何?想必三五个月后,应没有几位员工能还会想起这些纪念品,更没有几位员工会正面提及。
既然是正规的BP那应是非常了解业务发展的,何不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而定制礼品呢?企业活动要搞,但搞活动只是承载着企业关心员工的一种载体,而不是为搞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企业活动如何搞?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其一、加强活动的竞争性
活动要体现全民共乐的理念,尽可能有多的让员工参与进来,加强员工的参与感。但在礼品方面则需要进行竞争性的设置,让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更突出。百元的礼品有多少人会地意呢?想一想,什么毛毛细雨洒满大地,却引起关注的人;而局部暴雨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呢?一样的道理,礼重才心意重嘛。再说了,通过激烈的竞争而获得的战胜品会不会比一般普及性的奖品更有故事与意义呢?活动加强员工之间的竞争性,体现出礼品的含金量与实际价值才更有意义。
其二、活动应配合业务需求
渠道事业部的BP组织的活动,要高度配合业务的重点、淡旺季来区别组织。公司组织员工活动虽然为企业文化、人性关怀为主,但是作为商业公司虽然活动都需要体现一定的商业价值。作为最了解业务的HRBP,在组织活动时也需要融入到业务中来。
在淡季活动方向,一是侧重通过活动促进员工提升斗志,提升业务;二是通过提升员工的学习意识,在活动中组织学习,具体要依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定。而在旺季活动,同样有两个方向的偏重,一是偏重优中选优,更进一步提升业务高峰;二是偏重员工身心的放松,引导员工心身健康,做到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当然偏重哪一块还得依业务的实际需要而定。
其三、活动礼品加强员工的参与感
常见的大众礼品基本在员工心中没有地位,那应如何解决呢?常言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能想到的礼品一是有限,二是不一定是员工想要的。可以由员工进行自设计再定制,至少也要让员工参与提供礼品建议,这样至少员工的对礼品的满意度会高出很多。
其四、了解老板的真实需求
活动的满意度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员工(受益者),另一方面是老板(出资者),老板让你搞活动,一定有他的需求。是要气氛、还是形式、还是体现企业文化等,针对不同的老板需求,设计活动方案,才能让老板更满意。因为,有时老板的满意比员工的满意更得要,这是一可忽视的重要环节。